时间线梳理:
1956:创办
1960:阶段性进步
79年到80年代末:飞速发展
90年代至今:不复往日辉煌
明代时期,苏州玉雕蓬勃发展,因为有了领军人物——陆子冈,但是从清政府统治结束到1958年,这近乎半个世纪的岁月里,苏州玉雕几乎没有发展可言。直到1958年苏州
玉雕厂的成立,才开启了当代苏州玉雕行业新的里程碑。其中真正步入发展轨道的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。此后的三十年,是当代苏州玉雕行业不断成长壮大的三十年,
是苏州玉雕从没落到辉煌的一段难忘历史。
苏州玉雕大师蒋喜作品
和田玉籽料龙凤对牌
背景
苏州玉雕清代到抗日战争解放前期,之所以没落,是因为为了维持生计,琢玉工人纷纷转做其他行业,失去了匠人的苏州玉雕市场,几乎到了穷途末路。 情形慢慢开始好
转起源于建国以后,根据记载,1950年玉石雕刻作坊有6家,玉石雕刻匠人71人,苏州玉雕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困境,迎来它的第一次转折。
创办
(苏州玉雕大师杨曦作品 | 和田玉籽料竹韵系列之二)
苏州玉雕厂成立初期并不叫这个名字,而是叫做苏州市玉石雕刻生产社,创办在1956年。部分以前的老工匠为了玉雕厂兴起,动用很多方式方法来寻找之前为了谋生转
行做其他的玉石匠人,将这些匠人集中起来,一起完成玉雕厂的加工创作。产品多为玉石饰品,包括和田玉和翡翠,可以佩戴的小物件,和可以摆放观赏的把件摆件。当
时民生得以解决,中国各地文化发展迅速,作为有玉雕历史的苏州也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物,紧追其后的还有扬州玉器厂、上海玉器厂等。
苏州玉雕大师杨曦作品
和田青玉籽料江南秋景牌
发展
1960年,苏州玉雕厂取得阶段性的进步以后,原来属于平江区管理的百花玉石雕刻厂也加入其中,玉石雕刻厂生产规模扩大,雕刻匠人持续增长,并且成熟的匠人开始
招收学徒,苏州玉雕正式向辉煌迈进。苏州玉雕厂得到飞速发展是在79年到80年代末以后,这个阶段中玉雕厂的厂址得到了扩建,更先进的设备和生产条件都是促进玉
雕手艺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因素。并且厂内新增设了部门:产品的销售部,专门为外地游客介绍苏州玉雕的文化和历史。直接促进了厂内产品销售,为了生产更适合外来
游客消费的产品,还设置了旅游小件生产的车间,专门生产快销品。这些计划的实施使得玉雕厂迅速发展,人员队伍不断壮大,1985年玉雕厂的实际人工数量达到了392人。
摇篮
苏州玉雕大师马洪伟作品
和田玉籽料双兽耳活环炉
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作为苏工匠人的另一个培育摇篮,也十分重要。它一直为玉雕厂传送新鲜的血液,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内设立的雕塑班,玉雕班,一直在为玉雕厂培育优
秀的课业人才,对玉雕感兴趣的学生,通过在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学习,奠定扎实的文化课基础,然后到苏州玉雕厂进行实习,就好比现在大学生毕业实习一样,有区别
的是他们到苏州玉雕厂接触的都是业界顶级的技术和老师,擅长各种雕刻领域的大师齐聚一堂,不用说,培训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是出类拔萃,并且结合新思路,更容易在
传统的玉雕上做出创新。这与现在的大师带徒弟不同,现在的大师通常只擅长一个派别,交给徒弟又有所保留,悟性好的学徒可能还有所发展,但是很难做出老师身上的
灵魂精髓。所以80年代的那些学玉人、琢玉人都十分幸福,有足够好的平台的机遇去学习揣摩。这种幸福并不持久,因为90年代以后,苏州玉雕厂的经营情况一落千丈,
完全不复往日辉煌。
苏州玉雕大师葛洪作品
和田玉籽料守护章
作品
80年代对于苏州玉雕无疑是鼎盛发展的年代,也是里程碑上的辉煌。其中最有名的匠人有黄鹤钟,孙永泉等。苏州玉雕厂优秀的学习环境培育出来的玉雕新人有杨曦、
葛洪等现在名誉全国的玉雕大师。
80世纪的琢玉匠人,玉石雕刻新意不断创新,不再一味的创作仿古题材,而是开拓了新的艺术表达手法,使古朴和创新相结合,为苏州玉石雕刻的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
的力量。
80年代对于苏州玉雕无疑是鼎盛发展的年代,也是里程碑上的辉煌。其中最有名的匠人有黄鹤钟,孙永泉等。苏州玉雕厂优秀的学习环境培育出来的玉雕新人有杨曦、葛
洪等现在名誉全国的玉雕大师。 80世纪的琢玉匠人,玉石雕刻新意不断创新,不再一味的创作仿古题材,而是开拓了新的艺术表达手法,使古朴和创新相结合,为苏州玉
石雕刻的发展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苏州玉雕大师
曹杨作品
和田青花籽料
灵芝仙人巧雕牌